新闻中心 / 正文
“象新力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:以赛赋能,共绘电力教育新蓝图
发布日期:2024-10-25 浏览量:140 来源:象新力科技


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刻变革、中国“双碳”战略目标加速推进的今天,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领域,其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“象新力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应运而生,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,更是青年学子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大阅兵,为我国电力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。

一、以赛促学,激发创新潜能

“象新力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,自2022年首次举办以来,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的积极参与。这一赛事不仅仅是电力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,更是对电力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探索与革新。它鼓励学生们跳出传统框架,勇于探索未知领域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,通过设计创新解决方案来应对电力行业面临的种种挑战。这种以赛促学、以学促研的方式,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,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、挑战自我的舞台。

二、智慧碰撞,激发行业新活力

在“象新力杯”的赛场上,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新颖的设计理念、前沿的技术应用以及跨学科的融合创新。从智能电网的优化设计到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探索,从储能系统的创新研发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改造,每一项作品都闪耀着青年才俊的智慧光芒。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学生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,更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参考。通过这一平台,青年学子们得以与业界专家、学者面对面交流,共同探讨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,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三、配套软件,助力高效备赛

为了进一步提升竞赛的参与度和实效性,“象新力杯”还精心打造了配套竞赛软件。这款软件集成了丰富的电力设计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,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。学生们可以利用软件进行项目规划、数据分析、模拟仿真等工作,大大提高了备赛效率。这种智能化的支持体系,不仅降低了参赛门槛,也使得竞赛更加公平、透明,为所有参赛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。

四、赋能教育,推动教学改革

“象新力杯”竞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检验,更是对电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有力推动。它促使高校教育者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,积极探索将科技创新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。许多高校开始调整课程设置,增加实践教学环节,强化与企业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、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。同时,竞赛的举办也促进了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形成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,为我国电力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五、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设计竞赛软件介绍

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以智能电网为核心,结合分布式发电、储能、负荷管理等技术,实现对多种能源的综合管理和优化调度。该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能源供需情况和用户需求,灵活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策略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运行成本,并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。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,但在成本控制、安全性保障以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,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技术型人才综合培养的迫切需求。为此,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“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设计软件”,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,借助数字化、沉浸式的模拟环境,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。

☑ 产品功能

本软件依托实际的微电网工程开发。在软件中,学生在某地区通过耗能需求分析,合理设计能源种类和容量,建设由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、储能为一体的微电网并网型系统。通过自主搭建智能微电网系统,大大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学习兴趣,充分锻炼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以更好地实现“新工科 ”电力人才培养目标。

通过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的工程技术参数,能够分析能源单位面积装机功率;通过耗能需求分析,合理设计能源种类和容量,并调试系统, 并结合经济相关参数,综合设计得出最优方案,使其在“新能源供电不 足天数 ”、“光伏电站偏差 ”、“光伏电站选址 ”、“光伏电站倾角偏差 ”、“单位方格光伏电站容量偏差 ”、“风能电站选址 ”、“风能偏 差 ”、“单位方格风电场容量偏差 ”、“储能容量及波动 ”、“投资回收期 ”、“ 占地格数 ”等相关参数上体现出设计的最优性。

☑ 实验内容

1.1 地图/能源参数配置、能耗参数配置




1.2 光伏电站设计




1.3 风电场设计



1.4 储能电站设计



1.5 产能统计




1.6 光伏安装




综上所述,“象新力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,正逐步成为我国电力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。它不仅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,更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。